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音樂與意識狀態
Music and Consciousness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音樂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王育雯 
課號
Music5004 
課程識別碼
144 U015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樂學館105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:15人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2Music5004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音樂常被認為可以引發異於尋常的心理意識狀態。在亞洲、歐洲、非洲的許多傳統文化或原住民文化中,音樂往往被認為與特定的身心狀態有關,或用來誘發特定的意識(例如起乩或舞乩);而且這些特殊意識狀態往往與軀體疾病的治療共同發生──包括病人自身疾病的療癒,及起乩者的治療活動。在這些儀式、活動中,音樂或某種形式的聲響往往不可或缺;也就是說,意識狀態的改變常會伴隨著特定的音樂而出現。例如宗教儀式中的起乩現象,往往伴隨著其儀式所用的特定鑼聲、鼓聲或音樂而發生。教堂中信徒進入特別的性靈狀態(如狂喜、與神合一等主觀感覺)時,常伴隨著會眾的合唱、齊唱而發生。這種現象不見得只在宗教儀式中發生。搖滾樂音樂會中歌迷的狂熱,也常是處於不同於日常生活的意識狀態。

伴隨音樂而來的意識狀態轉變,不見得都是狂熱或明顯可由外表觀察得到的。它也可能只是一些內在主觀的變化,例如感覺神清氣爽、鬱悶、天人合一、或神智與身體分離等等。有時意識的變化較為幽微,不見得被經驗者察覺,例如認知能力或創造力的增強或變化、大腦產生接近於禪修覺照的意識狀態等等。這方面漢文化提供了非常豐富而深度發展的概念與作法。

在漢文化傳統,不論是儒家、道家、或佛教思想,都可見到與音樂相關的意識狀態提升之論述、經驗,及修持方法。除了《禮記.樂記》、《史記.樂書》等重要的音樂文獻外,許多先秦兩漢的經典中都可看到這方面的討論,包括《論語》、《莊子》、《韓非子》、《呂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管子》。且在這些漢傳統典籍所見的音樂與意識狀態提升的觀念與作法,與西方文化及許多原住民文化所見的大有不同,因此漢文化中的音樂與身心、意識狀態的關連,也是本課程探討的一大重點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藉由不同文化中有關意識、身心狀態變化之描述、實踐與解釋,探討音樂與意識狀態、身心狀態改變的關連。由於漢傳統中的音樂與意識狀態之關連及誘發,往往與身體狀態密不可分,且在許多原始宗教儀式中,音樂誘發另類意識狀態的同時,也伴隨著軀體狀態的改變,因此本課程除了探討音樂與意識狀態,進行文獻探討、問題思辯外,也會涉及身軀經驗以及一些身心練習。 
課程要求
每週閱讀與課堂討論:每週均有指定閱讀作業,需在上課時進行討論。
※學生須於週三下午2點鐘前,將當週想在課堂上與大家討論的問題或分享上傳至CEIBA討論看版。

體驗心得:本課程安排部分實際體驗之教學活動。體驗過後當週需繳交體驗心得(長度約A4半頁至1頁)

期中口頭報告:對於所指定的文獻做一至二次口頭報告,並在報告前一週繳交約1-2頁的要點整理。

期末報告:此部分包括 (1)口頭報告,及(2)書面報告。
同學就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。即日起便可與教師約時間會面討論題目。

重要日期如下:
3/18前:找出可能的題目至少三個,並搜尋相關研究狀況,將結果上傳至Ceiba,以便與教師討論
4/01前:確定題目,並上傳至Ceiba
4/22:提交報告大綱一頁,內容包括研究題目、問題意識、相關文獻及研究現況。
口頭報告:每位約15-20分鐘,其後全班討論,提供回饋意見
書面報告:長度約15頁的研究報告。

說明: 為幫助同學們成功完成期末報告,採取以下二項措施:
1. 安排師生個別晤談,以便協助同學設定題目、規劃方法與內容以及準備報告。此晤談依實際需要,不限次數。
2. 請同學於繳交書面報告前,至少給二位同學看過並請其提供意見,特別是針對內容、架構、論點是否清晰、合理、具說服力等方面。原作者並在文章最後說明如何修改報告或回應評論意見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詳細書目請參考課堂所發的講義。底下列出本課程的重要閱讀及參考書目:

王育雯。《雅樂效應思維:〈樂記〉身心審美的當代解讀》。台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19。
余英時。《論天人之際: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》。台北市:聯經,2014。
陳玉秀。《雅樂舞的白話文:以「樂記」為例,探看古樂的身體》。臺北市 : 萬卷樓,1994。
───。《雅樂舞與身心的鬱閼 : 傳統身心文化的思考》臺北市 : 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, 2011。
陳玉秀, 呂家誌。《身心量覺的迴路:身心的自我覺察》。臺北市 : 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,
2011。
連韻文、鄧善娟、任純慧、祈業榮。〈禮樂傳統最優意識經驗的進路:雅樂舞身心功效初探〉。
《應用心理研究》70 (2019): 123-84.

Clarke, David & Eric Clarke. Music and Consciousness: Philosophical,
Psychological,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. Oxford UP, 2011.

Denora, Tia. Music Asylums: Wellbeing Through Music in Everyday Life. Ashgate
2013.

Becker, Judith. Deep Listeners: Music, Emotion, and Trancing. Bloomington, IN:
Indiana UP, 2004.

Friedson, Steven. Dancing Prophets: Musical Experience in Tumbuca Healing.
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1996.

Rouget, Gilbert. Music and Trance: A Theor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Music and
Possession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1985.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8  課程介紹──不同文化中對音樂與意識狀態的看法與實踐 
第2週
2/25  漢文化傳統中的音樂與身心、意識狀態:〈樂記〉、感應、聯類協調思維

作業:余英時《論天人之際》,頁17-47, 58-78(書籍電子檔可由圖書館連結)  
第3週
3/04  漢字文化圈中的雅樂與意識狀態、身心中軸研究(連韻文) 
第4週
3/11  韓國雅樂、日本雅樂、尺八與修行 
第5週
3/18  東亞文化中的音樂與意識狀態:儒家、道家 
第6週
3/25  【雅樂舞身心中軸練習】移地體驗─506教室 
第7週
4/01  音樂與轉識(music and trance / possession) 
第8週
4/08  轉識(trance)的形成機制
Judith Becker,《Deep Listeners》 
第9週
4/15  日常音樂聆聽與身心福祉
Tia DeNora 《Music Asylums》 
第10週
4/22  【古琴體驗課】(106教室)

★★★繳交期末報告大綱★★★ 
第11週
4/29  心流(flow)經驗、
聲波與意識狀態;
Cymetics 
第12週
5/06  【頌缽/大鑼身心體驗】 
第13週
5/13  課程總結:音樂如何可能調整/操弄意識狀態? 
第14週
5/20  【期末報告】
有忻 
第15週
5/27  【期末報告】
彥誠、Beatriz